重生或是沉沦?细数历史IT巨头的联合
    泡泡网笔记本频道2月17日 近几天,IT界发生了一场地震:诺基亚联姻微软。一个是没落的手机巨头,另外一个则是曾今的软件霸主。这两个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被苹果和谷歌逼得走投无路的昔日寡头终于走到了一起,准备在移动互联网这个未来的主要IT战场进行一次比较独特的革命。

    诺基亚目前的软肋就在智能系统的操作系统上,Symbian已经迟暮老矣,和英特尔合作的Meego系统进展又太慢了,市场份额正在一点一点地被苹果和谷歌蚕食,现在已经到了公司生死存亡的关头,急需要一个已经比较成熟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来救火。

    而微软这边厢,自己的苦心研发的Windows Phone 7智能手机系统由于缺乏比较有实力的手机硬件厂商的支持和研发,迟迟进入不了主流市场,市场份额也不是很高,眼看着自己苦心打造的系统要付之东流,需要的只是一个有实力的手机硬件厂商的推广。

    于是两个昔日寡头走到了一起,以己之长,补己之短。市场的“双赢”是两家公司的最终目的。纵观历史,IT巨头门为了拓展全球化的市场也好,进入自己不熟悉领域也好,都会进行了类似的联合。我们姑且不论成败,这种不愿服输、勇于开拓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尊敬。下面我们就来历数历史上IT巨头几次比较受关注的联合。

    爱立信手机品牌的衰落从2000年开始加速。而在1990年代中期,中国内地从模拟手机向8数字手机转型时,爱立信曾经占据着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但2000年爱立信T28机型的质量问题的暴露和公司危机公关处理不当,几乎使爱立信成为手机质量问题的典型代表。

    从那以后,爱立信手机销量一再跌落,被西门子挤出销量前三名的第一集团。除此之外,投资人对光纤通信和3G的过高预期导致产能和产量的大量增加,和欧美市场需求的相对饱和踏错了节拍,全球的3G发展滞后更让爱立信的看家本领无处施展。爱立信迎来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亏损,手机的营收只占据爱立信总收入的30%,赢利能力已经很低的手机业务促成了2000年底爱立信启动的手机“恢复利润”计划。2001年初,爱立信在全球各大手机生产商中率先将手机制造环节外包,随后和索尼合资成立共同品牌的手机公司,爱立信和索尼各控股50%。

    于是索尼爱立信作为一个年轻的国际知名品牌于2001年诞生了,它是由索尼和爱立信各控股50%的合资公司,分别融合了索尼在影音、产品规划及设计能力、消费电子产品营销和品牌推广方面的专长以及爱立信在移动通信技术、与运营商关系、网络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专长。公司全球总部位于伦敦,包括欧洲、日本、中国和美国的研究开发人员在内,公司全球雇员约达7,500人。

    索尼爱立信移动公司成立以后,推出了许多经典系列的手机,像Cyber-shot系列、Snapshot系列、Quickshare系列和Walkman系列。在索尼爱立信的系列产品中,Walkman和Cyber-shot都是源于索尼的品牌,代表了一定的技术水平。索尼爱立信Walkman随身听音乐手机和Cyber-shot影像手机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在诺基亚当红的年代也能凭借不俗的外观设计和出众的影音功能分得市场的一杯羹。

    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走红以后,索尼爱立信也积极地向触控手机领域靠近。先是推出了基于Symbian S60 5th系统的U1/Satio U5/Vivaz U8/Vivaz pro,取得了一定的销量。在Symbian系统没落以后,索尼爱立信又果断地抛弃了Symbian系统,投向了Android系统的怀抱,并一口气推出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X8、X10、X10mini、X10mini pro等机型。

“PlayStation手机”——Xperia PLAY

    目前索尼爱立信正在积极助推“PlayStation手机”——Xperia PLAY。该机或采用Android 3.0操作系统,预装最多七款游戏,并支持用户在PlayNow应用商店中选择和下载喜爱的游戏。Xperia PLAY具有Snapdragon CPU,主频1GHz,并具有强大的Adreno 205图形处理器,3D移动游戏能保持60fps。该机配备一块4.0英寸电容式触控屏幕,480×854像素分辨率,1600万色,带出色立体声的控制台。同时配置有500万像素摄像头,并具有前置摄像头。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机板、手机等电子产品。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04年底,联想在举世瞩目之下并购了被称为“个人电脑时代缔造者”的IBM的全球PC业务,由民族IT产业的领军企业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生产商。

联想ThinkPad

    联想通过收购IBM电脑业务,一跃而成为全球第三大PC生产商。联想以现金和向IBM发行股票方式,向IBM支付12.5亿美元,并承接IBM的5亿美元债务。

    2005年美国纽约时间5月1日零点,北京时间中午12点,新联想宣布诞生!两个小时之后,联想将它的中文网站切换为配有四种语言的全球性网站。

  来自联想内部的消息说,在新联想诞生的那一刻,新联想在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都将升起联想和五环两面旗帜。此外,新联想的美国员工将在当地时间5月2日庆祝新公司的诞生,而由于放假的原因,联想把在中国的庆祝活动安排在5月8日。

    联想的这一宣布,标志着世界第三大PC制造巨头诞生;其合并年收入将达约130亿美元,年销售PC约为1400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

  据了解,按照收购协议,新联想计划在2005新财年的第一季度成立。在通过美国政府审查、引入全球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等之后,新联想诞生的一切条件都已具备。于是联想选择在5月1日宣布收购IBM的PC业务完成,这是因为5月1日是一个自然月的开始。

联想总部大楼

    联想的总部设在纽约的Purchase,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联想在全球有19000多名员工。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它与电器行业的海尔、乳制品行业的蒙牛、网络行业的阿里巴巴都是中国最成功的本土企业!

去掉“IBM”Logo的ThinkPad机型

    作为根植中国的企业中唯一的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TOP),都灵2006冬季奥运会唯一指定的计算技术设备和服务提供商,联想以高稳定、高可靠和高安全性的卓越品质,以及创新的技术服务能力,给予整个冬奥会信息系统以坚不可摧的支撑,并得到了都灵奥组委的高度赞赏。2008年,联想为北京奥运会提供信息技术设备与服务的支持。

    目前,联想研究院除在北京外,还在上海、成都建有分院,联想的研发中心遍布中国深圳、美国罗利、日本大和等地,国际化的联想业已构建出规模宏伟的全球研发体系,实现了研发基地的多点布局。

    惠普2002年合并康柏被视为十年中最具影响力的交易,花费了惠普250亿美元,将计算机行业两个最知名的企业联系在了一起。尽管惠普最终借助本次交易成为了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但本次收购的路途并不平坦,遭到了惠普股东和联合创始人的激烈反对。至今,康柏这个名字仅存在于惠普的某些笔记本电脑中。

惠普和康柏公司两位CEO

    美国时间2002年5月1日,美国惠普(Hewlett-Packard)发表了与美国康柏合并案的股东投票正式结果。这一结果是在独立选举监督机构–美国IVS Associates的监督下统计出来的。该结果显示:赞成票为8亿3840万1376张,反对票为7亿9309万4105张,无效票为1395万651张,合并案正式通过。

    合并后惠普公司将拥有新公司64%的股权,康柏公司拥有36%的股权。惠普公司现任主席卡莉-费奥利娜(Carly Fiorina)成为新公司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康柏公司的现任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卡佩拉斯(Michael Capellas)成为新公司的总裁。

    惠普预定在2002年5月3日完成合并的相关手续,于5月7日正式启动新公司。全新的惠普将向商业与消费类用户提供业界最为完善的IT产品与服务,并承诺用开放系统与架构来服务用户。合并后的公司将在服务器、接入设施、图像与打印方面拥有全球最大的营业额,同时在IT服务、存储以及管理软件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新惠普的诞生彻底改变了整个IT界。新惠普能够综合提供信息基础设备、用户终端以及系统构筑及运用支援等服务。在构筑基础设施、服务领域,本公司的最大竞争对手是IBM。虽然IBM想独揽所有的服务,但由于客户对于削减综合管理成本的关心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已经开始寻求能够灵活支持这种需求的开发商。由于惠普与日本甲骨文、日本微软等优秀的信息技术(IT)公司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因而能够在内容及价格方面向客户提供广泛的选择。

  在以个人电脑为主的用户终端方面,惠普公司的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戴尔计算机。竞争的胜负取决于销售量和供应链管理(SCM)的优劣,惠普公司通过合并在销售量方面确立了优势。另外在SCM方面,惠普公司利用近2年在SCM方面进步神速的康柏计算机的经验,缩小与戴尔的差距。总值高达250亿美元的合并所带来的成本削减中的大部分效果就来自于公司整体的SCM改善。

    成立于1969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的AMD公司致力于为全球通信和计算机行 业的客户提供微处理器、闪存设备和基于硅的解决方案。

    ATI成立于1985年,是全球领先的图形卡﹑视频设备和多媒体产品的提供商。它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台式机、工作站、笔记本电脑、数字电视、移动电话和游戏设备等。

ATI CEO奥顿(左)与AMD CEO鲁毅智(右)在发布会上喜笑颜开

    北京时间2006年7月24日最新消息,AMD周一正式宣布,将以总值54亿美元收购图形芯片制造商ATI。收购完成后,AMD将掌握覆盖处理器、芯片组、显示芯片的完整产业链。根据双方签订的条款,AMD将以42亿美元现金加上5700万股AMD普通股,收购ATI全部流通普通股。ATI流通股的计算方式是基于7月21日的股市数字。

  AMD透露,将以每股20.47美元的价格收购ATI股份,即每股ATI股票等于16.4美元加0.2229股AMD股票,按上周五ATI收盘价计算,每股溢价20%。

  据当时来自市场调查机构Jon Peddi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当时英特尔占据了全球图形芯片市场39.1%的市场份额,ATI和NVIDIA以28.7%和19%的份额仅随其后,而AMD至今为止是0。

  Gartner硬件系统集团首席分析师叶磊认为,“一直以来,AMD与NVIDIA之间就合作密切,如果能够收购技术储备充足的ATI,AMD就可以获得自己设计芯片组和显示芯片以及预处理其整合的能力,同时又俘获了英特尔的一个重要伙伴。”他同时指出,AMD也要充分考虑对另一重要合作伙伴NVIDIA的平衡,避免将其直接推向英特尔。

CPU和GPU于一体的“融合架构”Fusion

    交易完成后不久,AMD就公布了合并后的第一个成果Fusion。这是一个集CPU和GPU于一体的“融合架构”处理器平台。AMD表示,推出Fusion品牌计划和随后而至的全球性活动只是整个公司更大规模转型的一部分,今后AMD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最核心的微处理器和图形技术业务上。

    对AMD而言,收购ATI不仅仅是带来了新技术,而且是一项有利可图的新业务。随后的几年AMD财务表现不佳,而以ATI为重要组成部分的GPU部门却十分成功。AMD在今年底彻底放弃收购多年的“ATI”商标,如今随着官方新LOGO的出炉,我们也终于要和这个存在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品牌说声再见了。

    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41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先进个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

    McAfee公司的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市,致力于创建非常好的的计算机安全解决方案,以防止网络入侵并保护计算机系统免受下一代混合攻击和威胁。

英特尔收购McAfee

  2010年8月20日,全球最大晶片制造商英特尔计划以76.8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二大防毒软件公司迈克菲(McAfee)。英特尔表示,计划以每股48美元现金,收购迈克菲全部普通股,收购价较上个交易日收市价有60%溢价。英特尔指出,双方董事会已经批准有关交易进行。

    英特尔又指出,收购完成后,迈克菲将以全资附属公司继续营运,并直接向英特尔旗下的软件及服务部门汇报。公司预期在合并后首年盈利或会因此轻微减少。

  这宗收购将把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打造为安全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让英特尔能够把触角延伸到各类连接至互联网的设备——从平板电脑、手机到电视和冰箱。

    然而,这宗在英特尔与美国监管部门达成反垄断和解后不久宣布的交易,再次引发了人们的担心——他们担心英特尔能够通过把安全软件嵌入其芯片,来垄断科技业的部分领域。大多数个人电脑都使用英特尔的芯片。

  英特尔表示,这宗收购将加强其在移动无线领域的战略。而该公司现已开始生产用于智能手机的芯片。它还认为,由于未来几年里会有数十亿新设备接入互联网,因此安全将成为一项关键要求。

  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4月28日,惠普与Palm宣布达成协议,惠普将现金支付12亿美元,以每股Palm普通股5.70美元的价格收购Palm。此前,Palm已经连续11个财季高额亏损,依靠融资在泥潭中挣扎,羸弱的身躯已很难再依靠自己的力量前行了。

惠普收购Palm

  Palm与高盛和Qatalyst Partners合作,待价而沽的时日不短了,这也是在管理层重振不力之下的无奈选择,Palm的股价一度跌到了可怜的5美元以下。

  彼时的Palm就如同一个家道衰败的名门闺秀。她有着显赫身世:Palm曾是PDA的代名词,是当之无愧的平台领导,当它开启这片市场时,这里还是微软的盲区。2001年鼎盛时期,这位先行者的股价曾冲至450美元,让IT业界巨头都为之眼红。

  它甚至至今还捧着金饭碗,虽然已日渐残破。多年来,3万多名开发者基于Palm OS平台开发出的应用程序超过10万个,Palm本能成为向服务转型的先导。多年来,有太多的“胖”(Palm粉丝的昵称)一代代换机,执着追逐着Palm的脚步。

  早期,Palm也经历过数次收购风波。甚至在1997年被收至3Com麾下(3Com也已被惠普并购)。但因为商业模式不同,3Com并没有给Palm带来太大的成长空间,分离后的Palm反而迎来了高速增长期,市值甚至超过苹果和康柏。收购HandSpring(Palm创始人出走后另创办的PDA企业)更是让Palm如虎添翼。Palm OS被誉为移动设备中的Windows,它让越来越多人迷恋上了Palm。然而这些祖业都渐渐被吃空了,在智能手机盛宴正酣的时候,困窘的Palm显得如此格格不入。iPhone走红和Android通吃更进一步加速了Palm的江河日下。相比之下,小兄弟黑莓则发展得风生水起。

    不可否认的是,Palm绝对是技术上的强者,专利、人才和多年塑造的品牌,让它在智能手机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仍然具有极强的魅力,尤其它手中还拥有WebOS,因此并不缺少接盘者。如今,大势已定的Palm终于可以稍微松口气。同在硅谷的豪门巨富惠普向它递出了橄榄枝,不低的“聘礼”和对日后投入的承诺,让它得以摆脱困窘的处境。惠普会和Palm一道,好好谋划一下未来的日子。

TouchPad平板电脑

    2011年02月9日晚上,惠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Think big,Think small,Think ahead,Think beyond。webOS. The future revealed in…”为主题的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名为TouchPad的平板电脑,另外还推出了两款Palm智能手机——Palm Veer 和 Palm Pre 3。

    惠普TouchPad采用9.7英吋、分辨率为1024×768的LED屏幕,高通的Snapdragon 1.2GHz双核心处理器,Adreno 220 图形处理芯片。最重要的是采用了惠普收购Palm公司之后,联手打造的WebOS操作系统,也正是这一点,让这款平板电脑在没有发布时候就已经倍受关注。

    “蛇吞象”的故事不是不可能发生,但首先要保证自己是蟒蛇,而被吃者也不能是身患疾病的大象。明基用一年亏损达8.4亿欧元的天价,让中国企业见识了什么叫国际化风险。

    1994年,明基采取代工与自有品牌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手机事业。自2002年明基推出自有品牌手机之后,在高端商务手机、低端手机、拍照手机、音乐手机等方面都有涉及,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获得过世界优异工业设计大奖。从整个产品线来看,虽涉及多个种类,但明基手机的风格却并不像在MP3上面那么明显。所以尽管明基在手机业务上已经积累了很多研发和制造的经验,但也显示出其作为手机市场的新品牌所体现出的一些稚嫩。

    而西门子这个百年德国老店虽然极具说服力,但其相对古板的外观设计还是令注重装饰性效果的亚洲人望而却步。没有固定风格的产品是很难真正树立起品牌形象和消费者的信心,这造成了西门子手机在中国的惨淡。

明基收购西门子

    明基董事长李焜耀感到,单独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让明基的自主品牌梦实现,无法把明基变成世界品牌企业。他打算取一条捷径。而对于一直处于亏损中的手机业务,西门子当然希望尽快易手。

    2005年6月8日,明基正式宣布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其中,德国西门子以倒贴的形式——自掏腰包填补5亿欧元债务,并向明基提供2.5亿欧元的现金与服务,同时以5000万欧元购入明基股份。

    除了财力外,明基当初接下西门子手机业务时,最看重的是西门子的品牌,至于研发和服务对于有着多年代工经验的明基来讲的确没有多大意义。然而,随着西门子在品牌上的退而求其次,也使得这个曾经的金字招牌风采不再。明基-西门子的联合品牌并没有给明基手机业务以拉动, 2006年第二季度,全球共销售了2.36亿部手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6%。而明基却只售出730万部,明基合并后的营业收入为548.5亿元新台币,营业亏损93.4亿元新台币。这是明基合并西门子手机业务三个季度以来亏损最大的一个季度。

    从2005年10月开始,期望的美好没有出现,而明基电通已向西门子移动注入了8.4亿欧元资金,账面亏损则累积达到了6亿欧元,因此,明基开始有了重新审视投资西门子手机的“情意”。

    当明基彻底和西门子决裂的消息发布后,双方“积怨已久”的矛盾终于爆发了。明基董事施振荣说:“明基一年里交了数亿欧元的学费,比预期的多,可能会影响自身经营。做生意就是这样,不打输不起的仗,所以看情况不好就中止是明智之举。明基的决定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而西门子CEO柯菲德则说:“西门子当初选择出售手机部门给明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该公司同意继续在德国开展业务。刚刚入主一年多就撒手不管,西门子有被愚弄的感觉。”

    在明基宣布停止投资后,明基移动已由德国法院正式接管。尽管公司在名义上仍继续运营,但事实上所有生产和研发已于上周陷入停顿。受此次事件影响,还有约3000名原西门子员工面临失业的风险。面对如此局面,德国人怎能不大发雷霆?

    明基西门子的短暂婚姻,警示缺乏跨国并购经验的中国企业,在收购欧洲企业时,要综合深入考虑文化、管理、产品等各方面的潜在因素,并在收购前对合作对象进行全面细致地评估,从而最大程度规避风险。如果盲目延续其旧有的管理模式,便很可能重蹈前人失败的覆辙。

    TCL即The Creative Life 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意为创意感动生活。是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该公司创立于1981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全球性规模经营的消费类电子企业集团之一,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TCL集团、TCL多媒体科技、TCL通讯科技。

    阿尔卡特公司(Alcatel)创建于1898年,总部设在法国巴黎。阿尔卡特是电信系统和设备以及相关的电缆和部件领域的世界领导者。阿尔卡特的业务遍及全球130多个国家,拥有120,000名员工。阿尔卡特通信部面向通信运营商、服务供应商、企业及消费者,提供从主干网到用户终端产品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与服务。在IP/ATM交换系统、SDH/SONET传输系统、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本地环路系统、卫星通信系统、ADSL接入系统、因特网终端设备等方面,阿尔卡特具有绝对优势。目前,阿尔卡特的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信息通信系统处于世界领导地位。

TCL合并阿尔卡特

    2004年10月9日晚,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法国总统希拉克的见证下,TCL集团董事长兼总裁、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与阿尔卡特集团董事长谢瑞克在北京签订了成立双方手机合资公司的正式合同。翌日,TCL和阿尔卡特合资成立的TCL阿尔卡特移动电话有限公司(TAMP)正式挂牌,它被称作是中国手机企业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业务“整合”的产物。至此,这项国内手机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企业合并案终于尘埃落定。

    无可否认的是,在此次并购过程中阿尔卡特是最大的赢家。阿尔卡特在2004年净利润达2.81亿欧元(约合27.4亿港元),这是阿尔卡特3年来首次盈利。T&A公司经过第二次重组后,阿尔卡特在合资公司45%的股份变成了TCL通讯5% ,他们要负责合资公司360名员工的安置和付出2G,2.5G专利,还要再向合资公司支付2000万欧元现金。

    他们认为,在一个已经亏损7个月的合资公司持有45%的股份,其股份的价值是很难得到定价的,相反,在一个公开上市的公司(指TCL通讯科技,香港上市公司)持有5%的股份, 其利益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阿尔卡特愿意把其在TAMP公司的非控股地位的股份,置换成TCL通讯科技的的股份。

    TAMP公司2004年9月份正式投入运营之后,内部就持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到2004年底,高层经理中的原阿尔卡特员工基本都离职了, 到2005年3月份前后,一线经理(主要是市场、销售部门)也相继离职。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TCL和阿尔卡特的融合过程比较艰难。

    就手机行业来说,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的操作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公司的管理、文化也完全不一样。具体来说,TCL和阿尔卡特在销售模式、 员工薪酬支付办法等方面截然不同。而在实际运作中,TCL的方式占据了主导,原阿尔卡特的员工不适应就只好离开。彼此不适应是肯定的,最明显的差别是,国际品牌强调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而国产品牌更像军事化管理,有时候一个老板说了算,比较生硬。所以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结合到一起,就容易发生冲突和问题。

    2011年1月27日,联想与NEC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组建日本市场上最大的个人电脑集团,并构建名为联想NEC控股B.V.的新公司。该公司已经在荷兰注册。根据协议,联想将持有新合资公司51%的股份,而NEC则持有49%。联想集团CFO黄伟明表示,本次与NEC合作达成之后,联想将一举取得日本26%的市场份额。联想将在全球三大市场中,在中国、日本两大市场都占据第一位置。

联想与NEC宣布成立合资公司

    在全球PC市场上,惠普占据着19.5%的市场份额,戴尔、宏碁、联想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2.1%、10.6%和10.4%。联想与宏碁的竞争如火如荼,仅比宏碁少0.2个百分点。业内人士指出,NEC并入联想后,联想不但成功进入日本市场,且市场占有率将超过宏碁,再次成为全球前三。摩根士丹利则认为,联想此次收购,可令联想的电脑出货量提升6%-8%,销售增长10%-12%,联想甚至有望跻身前二名。

2010年世界品牌PC出货量前五大排名

  根据双方协议,联想的日本业务及NEC的PC业务将被全部装入合资公司,联想将持有新公司51%的股份,而NEC持有剩余49%股份。同时,联想需向NEC支付1.75亿美元。五年后联想亦可以约2.75亿美元回购NEC持有的49%股份。

    联想相关人士指出:“与NEC合作,并不意味着完全融合,这次整合将借鉴整合IBM的PC业务的经验,双方在成立合资共同体的前提下,各自保持两个队伍经营,以两个牌子推向市场。研发方面双方将有合作,相互渗透,在采购、生产、物流等环节降低产品成本,以最大的效益模式完成运营,提升双方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

    在日本市场,我们看到的是NEC的牌子,此次联想与NEC合作也是采取“两个牌子,两套班子”。联想要想保持和扩大NEC在日本的优势,并且提高联想品牌在日本市场的能量,也非易事。那么,此次并购NEC,究竟是联想在国际化道路上摸索前进的动力还是海外战略失败延续的又一次体现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或者有问题需要向编辑咨询以及投递相关新闻线索,请发送邮件至(nb@pcpop.com)或微博(http://t.sina.com.cn/nbpop)与我们联系。期待与您的沟通,感谢您支持泡泡网笔记本电脑频道。■

    《ThinkPad诞生地:走近联想日本分公司》    《各各都重磅!2010笔记本八大事件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