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企业100强序号企业名称1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2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3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4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5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6超威集团7大同股份有限公司8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9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0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11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2飞毛腿集团有限公司13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4光宇国际集团科技有限公司15广东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6广州市虎头电池集团有限公司17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8国电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20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21国硕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2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23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25杭州福斯特光伏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6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7华电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8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9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30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31惠州市蓝微电子有限公司32江苏爱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33江苏双登集团有限公司34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5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36金山电池国际有限公司37晶澳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38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39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40凯迪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1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2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3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44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45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6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7润峰电力有限公司48陕西坚瑞沃能股份有限公司49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51深圳珈伟光伏照明股份有限公司52深圳市德赛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3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54顺风国际清洁能源有限公司55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6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57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58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59天能国际集团60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61通威集团有限公司62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63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64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65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66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7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新日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9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70信义光能控股有限公司71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72阳光能源控股有限公司73亿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4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5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76英利集团有限公司77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78昱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9招商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80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81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82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83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84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5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86中电控股有限公司87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8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89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90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91中国高速传动设备集团有限公司92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93中国国际能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94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95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96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97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98中美矽晶制品股份有限公司99中盛光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00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选择排行新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范畴,根据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指除常规化石能源和大中型水力发电及核裂变发电之外的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地热能和海洋能等一次能源以及氢能、燃料电池等二次能源。
新能源企业规模远低于油气、电力这些传统行业,但是新能源企业成长可观。当传统能源行业近三年收入负增长时,新能源行业以6.9%的增速逆势而上,同时其研发强度也远高于能源行业平均水平。
“物联网+新能源”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在寻求经济与能源平衡点的过程中,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污染少、可再生等优势,成为了我国发展低碳环保型经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已成为新能源利用第一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装机和世界第一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能力。中国已经在向绿色经济转型的道路上做出了表率。
“物联网+新能源”会是一场“绿色智能制造”的革命。物联网技术可以为新能源的利用提供“大脑”,而新能源可以为物联网技术提供手脚”甚至插上翅膀。“物联网+新能源”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企业作为“绿色智能制造”的践行者,不仅要实现联网化、智能化,更要实现清洁能源改造。“物联网+新能源”,它产生的效益是1+1大于2,能够加快实现智慧城市、绿色发展。
新能源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由过去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能源领域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高质量动力支持的新使命。新能源产业发展是靠政策推动发展起来的,未来还是要靠政策不断地推动发展。
新能源行业的国际合作态势非常明显,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以后,二三线国家对基础设施需求量加大,在此基础上,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新能源市场的蓝海中,传统能源企业也将纷纷进入。常规能源向新能源转变、电力企业向新能源企业融合,即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